陳謙平:蔣介石求才若渴 憂國憂民

記者王慶偉史丹福29日報導

「中國民間學者很早以前對蔣介石作出與官方不同的歷史評價。」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謙平,29日在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表示,在開放的蔣介石日記中可以看出蔣介石求才若渴,對自己每日反省,憂心中國的前途,和當年給他扣上對列強妥協的大帽子完全不同。

「研究歷史要以不同的思維,以新的視角來看,並同時參研當時、同一時代的史料。」陳謙平指出,以他這次來看蔣日記,發現蔣介石常會在日記中記下接觸人的資料,「因為蔣介石知道國民黨內沒有人才,而治理國家需要好的人才。」蔣介石曾邀請學者如翁之浩、丁文江、胡適等人到盧山,向他們請益天下大事。

陳謙平表示,蔣介石日記中記載每日重點大事,對人與事作出評價,也有許多自我反省、自我期望之處。「在日記中可看出蔣對中國前途的擔憂,保護中國的權益,並不如外界所傳向列強妥協,」陳謙平指出,在政治上常會有扣帽子的事,但事隔多年之後,應以新的視角來看史實,還原歷史真相。

「蔣介石有理想,想要有所作為,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他有局限性,」陳謙平指出,蔣介石面對剿匪、抗戰、外交;內有派系之爭,人才短缺,這些因素都將他給限制住了。

陳謙平指出,南京大學在1985年、抗戰40周年時,就由陳謙平的老師、著名學者張憲文出版「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一書。書中對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表現,有正面的肯定,「這也是中國第一本肯定國民黨抗戰功勞的書。」陳謙平表示,在1985年能夠出版這本書,是很不容易的事。

「可以說中國民間學者很早之前就肯定國民黨,」陳謙平表示,官方則因政治原因,到近幾年來才有所轉變,有一定程度的承認國民黨抗戰功績;而近幾年來在胡佛開放的蔣日記,也增加了對歷史考證,還原歷史真相的研究工作。

南京大學於2006年出版「中華民國史」四大冊,200多萬字書,成為中國出版關於中華民國最具權威之書。2008年胡佛研究院副院長、檔案館館長蘇薩率研究員郭岱君,林孝庭至南京大學對全體學生演講,受到熱烈歡迎,定下兩校交流基礎。

陳謙平表示,南京大學除與史丹福、哈佛進行合作之外,也將有大型「民國史研究」計畫,這將是中國唯一研究中華民國近代史的大學。

世界日報 09-30-2009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