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六冊)
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
New History of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主編:呂芳上
出版機關:國史館
出版年月:民國104年07月
語文別:中文
ISBN:9789860449389
GPN:1010400984
規格:精裝 / 3150 頁 / 18開 / 初版 /
內容簡介
共分《和戰抉擇》、《軍事作戰》、《全民抗戰》、《戰時社會》、《對外關係》、《戰後中國》六冊,以較為全面的範疇與整體的視角來論述中華民國抗日戰爭(1931-1945)。由九一八事變談起,說明從局部對抗走向全面戰爭乃至與世界大戰合流的原因與經過,還延伸討論抗戰對戰後國內政局與國際情勢發展的影響;不僅敘述軍事作戰,還兼及戰時的全民動員、各項建設、社會變遷、對外關係等,以及戰後的發展與戰爭的影響。本套書是結合國內近現代史的學者專家,在新史料和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新議題、開拓新領域、建構新觀點、做出新詮釋的一部集體創作。
壹、和戰抉擇(War or Peace)
規格:精裝 / 530 頁 / 18開 / 初版 /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為民國21年九一八事變至26年盧溝橋事變。總論部分論述這段國難時期,國民政府應變的三大方針,包括對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對內團結禦侮,安內攘外;對外國際路線,公理戰勝。之後各章節分論九一八事變的成因、國民政府的對日侵略危機因應、國民政府積極備戰的措施、輿論救亡凝聚抗日共識,以及盧溝橋事變與戰爭之爆發。
貳、軍事作戰(On the Battlefield)
規格:精裝 / 416 頁 / 18開 / 初版 /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臺灣史學界對抗戰軍事的最新研究,有系統的呈現國軍在抗日戰爭中軍事的各個面向。內容區分九章,總論論述戰前國軍建軍與備戰過程,並述及戰時軍力的調整和補充。第二章審視國軍戰略的變遷。第三章從軍隊政治工作、各級官兵、情報、部隊訓練、武 器裝備與後勤補給等角度,探討國軍成員的素質和戰力。第四章特別深入探討國軍之情報與後勤,補充第三章的部分內容。第五至第七章,從全局的角度,簡述各重大戰役,其中,跳脫過去為國軍宣傳的作法,參酌雙方資料,客觀、平實的呈現各戰爭之經過。第八章,敘述空軍、海軍作戰。第九章,敘述較為人所忽略的國軍游擊作戰。
參、全民抗戰(War of the People)
規格:精裝 / 584 頁 / 18開 / 初版 /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在面對日本之侵略,不僅是軍事作戰外,在國家體制上也有所調整,以適應戰時國家體制。另為兼顧抗戰與建國並進,也重視民情之上達,成立國民參政會,為戰後憲政作好準備。八年抗戰是一場全國總動員的戰爭,除了國軍在前線作戰外,共產黨、少數民族、華 僑及各種宗教團體皆紛紛投入這場抵抗日軍侵略中國國土的民族聖戰。
肆、戰時社會(Wartime Society)
規格:精裝 / 620 頁 / 18開 / 初版 /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之第四編,突破傳統軍事史、政治史、外交史的論述模式,擴及社會、文化等層面,成為一部以「人」為主體的抗戰史。本書詳論戰爭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對戰爭的影響。戰時社會的變遷包括遷徙與逃難、災難與救濟、婚姻與家庭、財政 與經濟、教育與學術、思想與文化、媒體與宣傳等。另外也關注以往較少被記述的附日政權與淪陷區的狀況,例如探討日本尋找分治中國「戰爭合作者」的新策略、附日政權軍隊,及淪陷區的社會與生活。
伍、對外關係(Foreign Relations)
規格:精裝 / 440 頁 / 18開 / 初版 /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在外交方面的努力,不僅取得國際盟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援助,幫助抗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也使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更是影響戰後的國內政情與國際局勢。本書內容包括戰時對美、英、蘇、德、日的關係,以及參與同盟作戰、邁向亞洲大國、創建 聯合國。本書大量參考國內和美、歐、日、大陸等國外資料和研究成果,比對各國檔案,分析中、美、英、蘇等國對中國戰場的規畫與外交事務的運作,並以世界史視角來考察中國戰場在二戰及戰後的國際角色與歷史定位,彰顯抗戰的影響不僅止於國內,還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如幫助朝鮮、越南、緬甸、印度等國的獨立,以及參與戰後國際秩序的重整與建立。
陸、戰後中國(Postwar China)
規格:精裝 / 560 頁 / 18開 / 初版 /
內容簡介
敘述抗戰勝利後的中國面臨的處境,包括受降復員、經濟受戰爭拖累等,共軍爭奪受降引發的內戰,還有漢奸和戰犯的審判和教科書處理,在簽訂中日和約後,兩國正式宣告戰爭結束。其中臺灣人在戰時受日本徵召赴戰場,戰後受到其他國家的審判處刑,其國籍和身分問題實值得深思。
留言
張貼留言